Search


台灣的新創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但一窩蜂鼓勵年輕人創業卻沒有配套措施,是否會形成另一場泡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台灣的新創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但一窩蜂鼓勵年輕人創業卻沒有配套措施,是否會形成另一場泡沫?台灣新經濟轉型遇到了哪些問題,又該朝哪方向發展才有機會?請看今天財經火線的專題報導。

離開麻省理工學院之後,沈育德回到台灣創業,在2011年推出了第一個手機App,在台灣已經有20萬人次下載。

新創公司創辦人沈育德:「Google Map上面的地點的訊息全部都是用戶放到網路上去的,需要人手動去做更新,我們這個是機器去耙的,只要任何一個網站上,大家有新的數據跑到網頁上來,系統就會自動去做更新,跟人手動在GoogleMap放不太一樣。」

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,台灣與美國、日本等國家並列為「創新驅動」經濟體,但長期以來台灣經濟發展偏向高科技硬體產業,政府現在開始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是否是台灣新經濟的方向。

時代基金會專案經理盧志軒:「新創產業比較小更有彈性可以去嘗試新的領域,在國際上有些新創團隊出去,也取得不錯成績,開始讓世界重新認識台灣不只是ICT硬體部分。」

它是一個行動生物顯微鏡,直接放上去,可以看到採樣放大之後的結果,新創事業從概念提出到最後上市或被收購,須經歷好幾個階段,這一家由來自不同領域博士組成的新創公司,將手機變成顯微鏡,不用進實驗室就可以隨時觀察微小物體的變化,已經走到量產的階段,但要走到最後階段還會面臨什麼困境。

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:「當他早期成功要開始規模化成為偉大公司過程中,就需要很多環境上的幫助,需要優質人才、好的股權工具,像這些配套型的台灣現在很缺乏。」

創新創業已是全球風潮,各國都積極搶人才,鄰近的新加坡、南韓更致力追求成為區域創新創業中心,台灣的優勢到底在哪裡?

時代基金會專案經理盧志軒:「日韓團隊要進中國市場或往東南亞市場之間,發現台灣是很好的第一個海外試點地方,我們有這麼多原本的半導體產業電子ICT產業,是可以成為大家很好的夥伴來做這件事情。」

台灣的新創事業已開始萌芽,受到國際重視,如何發揮優勢,將是新創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。(民視新聞 綜合報導)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hNEf8yFujc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國際間發生的財經大事和你有什麼關係?如何掌握最新重要訊息?產業的變動迅速,又該如何在初升段佈局?在產業的變動中,投資的思維該如何轉換?選股的邏輯又是如何?投資理財更要理生活,如何實現美好人生?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~~
從編輯財經書到雜誌、再到電視專題及節目,我從一個連股票是什麼都不懂的理財白癡,一路了解基本面、產業動態到國際趨勢,可以陪你一起從台灣看世界,從世界關心台灣,發現投資新機會
View all posts